高举白旗的唐际根, 认真你就输了
不争论了,退出!
考古学家唐际根教授最终还是败下阵来,主动举了白旗,不再和艺术学教授黄河清就西方伪史论问题继续讨论下去,或者说争辩下去。
唐际根的这个结局,意料之中的事情。想在自媒体谈专业的事情,你但凡有这种想法就已经失败了,互联网现在最大的功能早已不再是普及知识,而是释放情绪,有违常识的东西比比皆是,你居然还想正襟危坐搞科普,未免太天真了。
何况,你要讨论的还是考古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冷门中的冷门。
很多人连省级博物馆都没有去过一次,百年以上的文物都没有近距离看过一件,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高谈阔论,随便抬眼都是“一眼假”,反正又不需要对结果负责任,怎么过瘾怎么说,真假无所谓,主打一个口嗨。
任何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,不可能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,都需要长期的积淀和孕育,这是万物发展的规律,可以为了口嗨目空一切,但常识永远不会改变,处于时代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化为尘埃,但历史总会按照它的规律一直走下去。
为什么那么多专业人士不站出来和黄河清教授辩论,原因很简单,他们知道道理和常识只能和懂的人聊,不在一个频道上的人,说一句都是多余,赢了不光彩,输了更丢人,而且结果从来只有一个,“赢学”决定一切。
司马偷了那么多税,是被官方盖棺论定的偷税行为,被罚了也被封杀了。可有些拥趸依然坚信他的无辜,依然认为他是被构陷的,你就会明白,有些人的脑筋就是死疙瘩,即使撞到南墙也不会回头。
另外,那些认同西方皆伪史的人,似乎陷入了一种自我矛盾的悖论当中,他们一边崇尚华夏文明,一边又极力反对和嘲讽像唐际根一样的考古专家。
殊不知,正是因为有像唐际根这样常年在一线挖掘研究的专家和学者,历经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不断努力,才让华夏文明得以更加全面地展示,他们补拾了历史的遗漏,完善了文明发展的佐证,从而让我们的文明更加饱满更加系统,也更具说服力。
任何文明都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,更不是靠一眼就能看出来的,除了文字记载,还要有实物佐证,是一种历史发展逻辑的自洽。唐际根们干的就是这些事儿。
遗憾的是,很多人宁愿相信门外汉满嘴跑火车,却静不下心来听听专家怎么说。实在让人难以理解,这些人到底哪来的勇气,去质疑一辈子都在考古一线的专家学者。当然,考古不但考验历史,也考验常识,对喜欢热闹的人而言,是没有耐心认真学习枯燥的考古知识的。
唐际根拿过业内大大小小很多奖,还拿过考古业内的最高奖,是名副其实的专家,也是考古界中青代的杰出代表。他从18岁开始考入北大,一辈子都是和考古打交道。说实话,他见过的文物,比我们平常人见过的石头还多,中国商代考古学的编年新框架就是他提出来的,这是具有开创性的成果。
考古是孤僻的大冷门,有很多外人难以接触的专业知识,它既涉及历史和考古学,又涉及现代科学。门外汉们抛出一个观点,就是随口一说的事儿,但考古界的一个结论,可能需要几代考古人的反复研究和论证。
和坐飞机的人讨论烧煤快还是烧苞米秆子快,哪里还有个头啊。所以,唐际根退出是聪明的。